2008年5月4日星期日

严复与西方媒体

最近有许多中国人和海外华人对西方媒体关系拉萨骚乱,以及奥运火炬在传递过程中“遭袭”事件的歪曲、偏颇报道感到非常愤怒。然实际上,中国人和西方媒体之间的龃龉,恐怕已有不短的历史了。

1897年,山东发生了一起涉及德国人的“巨野教案”,德国遂借机侵占了胶洲湾,威逼清廷签约而把山东纳入其势力范围内。

针对如此赤裸裸的侵犯主权行为,当时的英国《泰晤士报》做了报道,结果引起学者严复的不满,他在“驳英《泰晤士报》论德据胶澳事”一文中表示愤慨:

“呜呼!吾今而知英人开化之说为不可信也。……读西历十一月十八号路透电音,谓《泰晤士报》深许德与中国交涉所用之权力,并愿英之举动与此相类。虽电音简略,该报所论,其详不可得闻,然其宗旨,大要不外乎武断灭裂,窃为英人不取也。”

喝过洋水也不认同抹黑

严复可不是一般中国人,而是当时极少数的“海归派”知识分子,了解西方文化,具“现代”思想,支持维新改革。再说,他还是留学英国的。他对西方学术和体制非常认同,所以致力于翻译西学名著,如斯密史的《原富》、赫胥黎的《天演论》、孟德斯鸠的《法意》等,以为中国人开启新知识、新观念。而这几本译作对中国近代思想界的影响非常大,可说是具启蒙意义。

由此可见,纵使“喝过洋墨水”,认可西方文明,并不表示一个中国人的国家和民族情感会更为淡薄;何况其所面对的是蛮横无理的侵略行径,以及为如此卑劣行径背书的“不公”媒体。

至于今天的问题,虽说不似胶州湾事件那么“剧烈”,但西方一些媒体和人士对中国西藏主权的“暧昧”态度,以及在人权问题上的“借题发挥”,难免会令许多中国人怒火中烧。更何况,当年被列强侵犯、羞辱的集体记忆,其实还是相当鲜明的。

西方低估中国人的理性

因此,今天众多海内外的中国人和华人会如此热烈地“群起”示威,抗议某些媒体和人士,其背后所涌动的,是一股承传已久的民族主义情感,乃至潜意识。某些观察家以为如此的情绪和意识是官方特意经营的,我想是“倒果为因”了,这不但高估了中国官方的能力,也低估了中国人的理性和自觉性。

也许,就如殖民主义时代的西方人倾向于把非西方人看成不懂得什么是“文明”的蛮族或“异教徒”那样,今天的某些西方人,包括媒体,也会不自觉地带着其道德及理性优越感来看待中国人,包括把那些示威的年轻人看成一班“感性多于理智”,容易被权威和意识形态 “误导”的“无辜者”。

其实,就如严复,或者胡适、陈序经那样,不少中国人是仰慕西方文化,包括大力宣扬其价值的,乃至还是“崇洋”而敌视、抛弃自家文化的。所以民族主义不一定就是“反西方”或“排外”——可别忘记奥运也是西方产物。

所以,或许再过一段时日,又会看到大群的中国年轻人热切地“向西方学习”、“拥抱西方文化”,乃至还会把这些文化带到西藏去。所以,关心西藏民族文化的西方人,要担心的不一定是西藏的“汉化”,而是“现代化”和“洋化”!

作者:郑庭河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