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5日星期一

老话一句:民以食为天!

在全球闹粮荒之际,虽然我国丰衣足食,但政府也倍感压力,是以未雨绸繆將重新分配拨款,展延一些非紧急的计划,改作增產粮食的用途。

粮荒让许多国家担心兵变,盖歷史一再重演,当老百姓没有饭吃时,生命朝不保夕,还有什么不会发生?况且粮食又不是今朝耕种明日收成,诚如首相阿都拉所说,切勿等到情况危急时自乱阵脚,此话確实令人深思。

我国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原本就是以农为本的热带国家;我们也有渔米之乡的美誉,只是在政府工业化的大前提下,农业大有萎缩之虞,取而代之的是烟窗工业,举目皆是钢骨森林。

工业化被视为国家迈向先进国的踏脚石,相反的农业被认为是落后国家的象徵,结果是我们毫无节制的將农耕地改换成工业或住宅用途,农民的孩子也被错误灌输“摆脱贫困生活”,把种地和贫穷划上等號。

工业化成了新宠儿,许多大型计划也应运而生,农耕地被牺牲也在所不惜,许多州政府也为了配合中央政府的步伐,忙建设名堂各异的地標,各地都有“独立广场”、有的要仿造布城、摩天轮也跟著兴建,好像必须靠这些硬体设施,才能展现“马来西亚能”本色。

西方国家从农业国摇身一变成工业强国,我们也希望依样画葫芦一步登天,可是我们忘了欧美国家在走向强国之路时,並没忘本,它们是把农业领域先进化,借助工业的发展把农业生產推向更高峰。

今天我们在市场购买的苹果、橙、葡萄、西芹、椰菜花、萝卜等等的蔬菜和果类,许多都是从先进的工业国入口;美国的小麦和大豆更是全球销售,荷兰是全球最大的蔬果出口国,谁说躋身工业国就必须付出牺牲农业的代价?

犹记得在90年代初期,正当我国大展拳脚发展重工业而惹来一些非议时,一名国家领袖却乐观的说,虽然农耕地变成工业地充作兴建工厂,但我们却可通过工业化带动国家发展赚大钱,自然就有能力向外国购买所需的粮食。

世界不是一成不变,这名如今已不在世间的领袖,也许没有想到钱真的不是万能,现在有钱恐怕已不能隨时买到米粮;多个白米生產国因担心本身的供给不足而禁止出口白米,真金白银已不能当饭吃矣!

联合国新任粮食首席顾问德舒特指责,世界大国过去20年的决策错误,造成了这次席捲全球的粮食危机,而且严重小覷投资农业的必要性。再看看我国,虽然政府过去也强调农业的重要性,但往往是动动嘴皮,当局更重视的是標榜先进国宏愿的设施和计划,再不然就只是鼓励人民在有限的住家庭院种菜,真正的大规模从事农业生產计划,总是只闻楼梯响而已。

政府也曾慨嘆我国有许多荒废的土地任由野草丛生,可是另一方面却有许多务农者耕者无其地,甚至也发生要摧毁菜园来发展所谓的先进州。更讽刺的,才被政府宣佈为粮食生產区的地段,其实早已被申请充作发展用途,適合耕种的土地越来越少,当局要减少入口粮食以节省数十亿令吉外匯,就不知该从何下手?

3月8日的海啸大选,国阵失去半壁江山的其中一个原因是生活逼人;当然我们还不至於到抢粮食的地步,但当世界粮食就像石油价格飆升时,老百姓的“开门七件事”也样样喊涨时,许多政府白象计划却还在排队出炉,“民食”又怎会不演变成“民怨”?政府还能不改弦换辙,以民为本的放弃奢华又不实际,且又好大喜功的莫名其妙计划吗?

民以食为天,这是放诸四海皆准的定律,发展农业不是靠空喊口號,也不只是拨出巨款就能水到渠成,没有週详的计划,一味的头痛医头,连养多少头猪都要受到一些人的限制,我们的粮食生產宏图大计要唱丰收又谈何容易呢?

作者:刘益万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