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3日星期三

依然故我的槟威市议员

以民主行动党和人民公正党联合组成的槟州政府,于日前宣布48名槟威两地的市议员名单,受委者当中除了前一届大选落选的候选人与个别的党要之外,尚有一名是由州议员兼任,仅有7个是来自非政府组织代表。

这项委任已受到民间、国阵成员党与非政府组织的大事抨击,直陈为“黑箱作业”,新市议员名单缺乏代表性,人民并不了解遴选的标准和过程。

尤其是有关10个非政府组织,希冀政府广开言路,制定更具透明度、更完整的遴选制度,现时即便无法进行地方政府选举,至少可以进行开放式的遴选制,且公开符合市议员人选的条件,否则新政府与旧政府做法同出一辙,并没有什么差异!

而民政党槟州青年团更是批评行动党讲一套,做一套,没有兑现大选宣言恢复民选市议员制度,有食言之嫌。

“还政予民”如黄粱一梦

于大选造势期间,行动党向选民提出恢复地方政府制度时,或许并不知道若不通过修改有关法令,断不能实行民选地方政府制度,又或者是当初根本并未想过有可能成为执政党,所以只当做竞选口号看待;结果今天让选民对“还政予民”有如黄粱一梦,恍然觉悟谁的权力大,谁就有权委任亲信担任市议员!

行动党未深入探讨宪法113(4)条文,就承诺执政后会恢复地方议会选举,被现有在野党者指为行为草率,既然如此,它就应当援引地方政府法令10(2)条文,委任更多具代表性的非政府组织专业人士成为地方议员,而非视宪法所限为理所当然,将时间短促当作情有可原。

市议员名单出炉后,即备受争议和置喙,认为不民主和不透明,除了表示不满,也要求当局重新作出考虑。

翻阅有关新市议员名单,所委任的7名非政府组织,即分别来自5名商界代表、1名妇女援助中心和1名学术人士,剩下的41名皆是政党代表。

然而,标榜代表槟州华人的华堂,却不见半个人影,新政府却以华堂无人提出申请为由而搪塞过去。

众所周知,一向以来前身的在野党都强烈非议前国阵州政府违反民主,欠缺透明的施政方式,但到了今时今日,他们却萧规曹随、亦步亦趋,新的市议员名单犹如槟城监督协调员黄文强所形容的“分猪肉”般,还是官样文章,重蹈国阵作风?

过去,国阵成员党的落选候选人,都获得委为市议员以作为安抚这类“失意员”,想不到这种调侃如今也应验在行动党党员身上!

黄氏说得好,如果有人以为担任市议员可以得到很多好处,而愿意加入市议员阵容,这样一来,这批人进入市政局,并非诚心诚意为民服务,一旦人民面对问题时,他们就会寻找国州议员的协助,就像过往那般,看街灯、巡沟渠的国州议员又会再涌现,试问这可是选民的原意?

走回旧政府的来时路?

同时,针对新市议员的人选名单,不少是来自公会、商会的专业人士,商界参与地方政府操作或会沾上商业利益挂钩的嫌疑,若不依法律办事,很可能走回旧政府的来时路。

回顾50年代,槟城的市议会选举只延续至1964年,迨至中央政府宣布后始中止,槟威两地的市政局议员方改由政党委任,当时市政局主席是由公务员出任至1992年俟民政党为首之槟州政府时才决定采取“政治委任”的模式。

看样子,旧政府留下50年的制度规范,至今仍无法完全打破,除了之前的官僚结构不可废,既定的做法也不可放弃,委任市议员的那一套制度,更无需改弦更张,还是依然故我为宜,否则新政权将难于扎根矣!

作者:本地姜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