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7日星期日

“箴言”还是“真言”?

2008年4月12日下午5时40分,中国海南三亚博鳌索菲特酒店,“胡萧会”正式闭门上演,历时20分钟。这是国民政府自上世纪40年代末败退台湾以后,两岸领导人最高层级的会面,在两岸关系史上掀开了新的一页。

博鳌亚洲论坛创立于2001年,从2003年起,萧万长年年赴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老萧耕耘数年,终有所获:在关键时刻得以与胡锦涛对话。

在千金一刻之时,萧万长纵有千言万语,也不能尽吐心声。他把对两岸未来关系的期待浓缩为16个字: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前8个字是2005年“连胡会”之共识,后8个字乃马萧共同商定。据萧万长说,胡锦涛听了,当场表示“我很同意”。这4个字的分量一点不比老萧的16字轻,因为胡的回应向马英九释出了未来两岸关系发展的善意,强烈地震荡了已经陷入低谷十余载的两岸关系。

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对“关键词”的释义是“指能体现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的中心概念的词语”,将“关键词”局限于书面语,范围未免狭窄。

萧万长的16个字

在对话、会谈或演讲等口语表达中,也有足以体现对话、会谈或演讲主旨的词语或句子。萧万长深思熟虑后提出的4个4字短语,就是个典型的例子。20分钟,可以讲很多话,但是什么都可以不讲或略讲,这16个字无论如何都得讲,而且要强调,要凸显。

词语或句子之所以成为关键词句,或关键词句在沟通中应当承载怎样的信息,从萧万长所提的16字中可见一斑。

台湾媒体都把萧的16字称为“箴言”,未必恰当。台湾《国语辞典》对“箴言”的解释是“规戒劝勉的言词”,以萧之身分,怎可提出如此言词呢?萧的16字宜称为“真言”。《国语辞典》对“真言”的释义是:㈠真实诚挚的言词;㈡宗教上称具有特殊力量的语词或语句,亦称为“咒语”。大陆《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㈠佛教经典的要言秘语;㈡咒语;㈢借指口诀、要语等。据此,须将萧的16字称之为“真言”才确切。

“真言”的这种用法,使用频率很高。新版《现汉》等中型词典均未收录,应考虑增补。

作者:汪惠迪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