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6日星期六

当王千源成为焦点

前些日子,同事刚刚和我提到王千源同学的时候,我不太为意,因为在美国的大学里面,不少这样的中国人,她们很聪明,聪明的明白,只要凡事站在中国政府的对立面,经常在一些研讨会上诉诉苦,控诉中国没有言论自由,就一定可以引发在场外国听众的共鸣,因为这些人都是带着自己已经有了的、对中国的看法来的,他们需要的,只是那些能够加强他们想法的东西。而“来自中国的中国人”的论据,当然是最好的。

当然,我不是说王同学就是这样的人,她是不是这种投机分子,要看她是否从心底里面相信她的想法。

不过,原本在杜克大学的这场争议只是争议而已,随着她在网上被曝光,人肉搜索器的功能又发挥了,把她的地址背景都贴到了网上。原本只是北美论坛的热闹,来到内地网络世界,被冠以最丑陋的留学生,于是,行动升级了。她在青岛的家遭到骚扰,于是她受到了美国警方保护的同时,也受到了美国主流媒体的关注。她上了《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

仔细看了一下这些报道,王同学把自己描绘成是一个出来进行调停的中国学生,但是中国留学生那边不愿意对话。而有意思的是,在中国留学生看来是支持藏独的,被篡改的“one world one dream”的动作,也是王同学支持藏独的“罪证”之一,在她的口中,是要求双方暂停的手势。

还有帮助藏独同学背上写标语,王同学的解释,是因为她释出条件时,只要同意对话,就帮他们写。对于王同学自己的表白,只有《纽约时报》还引述了另外一个中国女留学生的说法来论证一下,这位女留学生说,王同学之前从来没有在两边做过调停的工作,她认为王同学当时只是为了表演。当然,这个学生也反对那些对王同学的语言暴力行为。

不管怎样,王同学是为了表现,还是表达不同看法,还是支持或反对藏独,王同学已身不由己的成为中国和西方各自的宣传典型,一个“卖国贼”行为的典型;在另外一边,成为一个受害者,一个极端民族主义,压制言论自由的社会的被迫害者。

所以,我一直不赞成用侮辱,或者给对方戴大帽子的方式的行为,去反对别人;民间自发的反对,比如制作的视频放在Youtube 或者土豆网上面,都不会引人遐想,不过,如果放在官方媒体的首页,反而会成为别人的把柄。因为虽然我们也明白,现在的官方媒体其实也是经济挂帅,但是,西方很多人还是不明白的,认为这里面必定会由政府授意,因为到现在,很多研究中国的西方学者,还是依靠《人民日报》来研究中国的政治走向,甚至是民意走向的。

其实,把一个20岁女孩子的行为,如此大张旗鼓地进行批判,这也真的没有必要;把压力加给她的家人,更是中国传统的那种诛九族的心态。

有人说,“愤青”应学学海外华人,有理有据,遵循法律程序来表达意见。表达意见当然需要一个渠道,既然不能像海外华人那样申请集会游行,也没有民间的可以集体诉求不满的团体,也不能租飞机展示横幅,那么,剩下的只能是喊喊抵制和在网上匿名发泄,这点,所有被骂的人,都应该理解。

作者:闾丘露薇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