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吊诡的歷史演义。
国民党於1948年撤离中国大陆,蒋介石带著“反攻復国”的仇恨在台湾生养教训,直到1975年病逝台湾尚不能如愿以偿,国共两党意识型態斗爭方兴未艾。
80年代,蒋经国励精图治,把台湾建设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当时的台湾欣欣向荣,国民党贪腐的风气逐渐成形。政治解禁,国民党尊重民意,实行开放政策,开启民主自由风气。
2000年,国民党推举连战竞选总统,却遭到陈水扁以微差挫败。百年老店的国民党黯然下台,换民进党做政府。民进党台独思维逐步摆上檯面,两岸对话中断。
2004年国民党主席连战再度披甲上阵 ,惨遭滑铁卢,饮恨总统宝座。民进党连续8年执政,台独意识高涨;而国民党与中共於之前达成的汪辜会谈九二共识中途腰斩,国共谈判大门暂时关闭。民进党去蒋、去中国化变本加厉。
今年3月22日总统大选,代表国民党的马英九空前狂胜,击败民进党的谢长廷,重掌政权。中原底定,马英九將於5月20日宣誓就职,准备推动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如今,共產党和国民党这两个老对手再度重逢,或许是天意难违,歷史吊诡般再搬演了“一盘下不完的围棋”。
国共两党半个世纪的恩怨情仇,从交战到圆桌谈判,血泪沧桑,不是“统一”两字可以轻易化解的。
因此,虽有诗云“不叫胡马渡阴山”,但此回合,未来胡锦涛与马英九的歷史会面,中国一统江山,指日可待,却是敢教胡马渡关山的难得机遇。关山难越今时越,且须加速进行。
最近,萧万长在“胡萧会”上提出“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爭议,追求双贏”的16字箴言,对应了胡锦涛的“抓住难得机遇,努力共创双贏”的正面態度,未来两岸关係应大步迈前,共建亚太地区繁荣稳定。
马英九应抓住歷史机遇,於任期4年內加速与中国统一谈判,而胡锦涛也能在未来5年的任期中达致共识;那么,“胡马会”的歷史意义才是真正的努力共创双贏。
当然,两岸领导人基於现实层面上仍有些许差异政策。不过,放下尊严和短视,求同存异共建大同世界,中国统一可以开创“贞观盛世”的局面,甚至超过歷代。
中国方面,目前西藏分离主义者在搞西藏独立,这比台湾问题更加棘手。而台湾在马英九当政后,相信阻碍统一的绊脚石会和缓下来;因此,要集中焦点根治西藏问题,中国领导人必须深思熟虑,权衡轻重,对台湾问题只下“轻药”,而对西藏问题,则须以重药根治,所谓“两害”取其轻,庸之道而矣已。
台湾方面,马英九则应以“经济问题,政治解决”方式与中国进行统一谈判,因为,台湾的经贸、金融、直航、法律等经济课题,取决於政治手段的长远解决,即政治解决於前,其他问题可以迎刃而解,解铃人、系铃人都在台湾一方,故此,马英九的“不统、不独、不武”其实是腹稿中的“先统、休独、休武”的变化版,其中道理何在?“不统、不独、不武”实是收復绿营支持者的心理战术,直到权力到手,蓝营的竞选语言慢慢地化成“政治语言”时,中国统一就成为核心价值所在,到时海內外欢腾雷动:“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作者:郭祺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