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4日星期四

一个家庭,一个急救员

针对星洲日报於2008年4月6日所刊登的一则有关新任卫生部部长所发表的言论,笔者不敢苟同。卫长曾於4月6日在大马国家心脏协会“今天起,给生命一个礼物—心肺復甦教育计划”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以正確方式进行“嘴对嘴”人工呼吸,並不会被传染疾病。笔者认为上述言论具有一定的误导性。

当为病患进行“嘴对嘴”人工呼吸时,急救员必须以自己的口,紧贴密封著病患的口,將自己所呼出来的空气吹入患者肺部,並以胸口的起伏来断定空气是否顺利通过病患的气管,进入体內。这其实具有著被传染疾病的可能。

根据医学研究,传染病能透过多种方式在人群中蔓延开来,其中包括了通过食物传染,血液传染,空气传染,以及唾液传染。举个例子,患有著传染病如肺炎,C型肝炎,脑膜炎及流行性感冒等疾病的病患,是有可能在急救员进行“嘴对嘴”人工呼吸时,通过唾液將疾病传染的。同样的,在为车祸吐血的伤者进行“嘴对嘴”人工呼吸时,一些高风险疾病也有可能因此透过血液,传染给有口疮的急救员。虽然透过“嘴对嘴”人工呼吸传染疾病的几率並不算高,但並不代表不会传染。

因此,在为病患进行人工呼吸时,必须做好完善的卫生安全防护措施。其中,急救员能够使用“人工呼吸面罩”以避免与病患的唾液或血液直接接触。另一种防护措施则是使用“人工呼吸防护膜”。笔者认为,相关部门在教导人民心肺復甦术时,更应该教导人民正確的卫生防护措施,因为急救的最基本原则,是在確保自身安全不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才能施与急救。

调查显示,在日本,救伤车只需6分钟就能抵达目的地为病患进行急救;在美国,这需要花上了20 分钟。然而,美国病患的生存率却比日本高出了数倍。调查指出,这是因为多数美国人民都根据美国心脏协会2005年心肺復甦术指南,掌握了心肺復甦术技能,並能在发生突发状况时即时给予援助。因此,卫长所提倡的心肺復甦教育计划是值得鼓励的。

卫长也於当日提及了 “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的功用。笔者对於卫长鼓励非急救专业人士使用“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感到高兴,因为这机器的確能够有效及安全的提高心脏病爆发者的生存率。“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在其他先进国已非常普遍,各大超级市场,高速公路休息站等公共场合均摆放著这台能及时救人的机器以备人们不时之需。然而,这在我国却尚未普及化,因此有关部门也应致力於提高人民对“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的知识及操作方式。

但愿有一天我国也能达至“一个家庭,一个急救员”的目標。也期待著新任卫生部部长能有更完善及周详的计划,以便能更好的顾及国人与医护人员的健康及福利。

作者:吴奕品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