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在文字堆中作业,为了行文所需,对某产品的中文名写法竟一时想不出来,只好借助旧报纸,尝试在广告中寻找得到。
因为是名牌,又是长期广告刊户,所以很快就找到了;但是我还是失望,因为只有洋名,没有刊出中文产品名字。
我再浏览其他商业广告,却有“惊人”发现,原来许多品牌(包括你我熟悉的名牌),都再也看不到中文名字了。
曾几何时,这些以前我们琅琅上口的商标,有些还是消费人从年轻消费至今的产品,与它已有几十年的感情,现在它的中文名称,不知从何时起,已无声无息消逝得无影无踪,我一时间几乎无法接受这是事实,确是令人震惊的!
广告内产品没具中文,我甚至注意到,有些华资机构、厂商的招牌,也只刊登国英文,竟不“舍得”容纳多一个中文字,它又怎能凸显出是一间华人公司呢?
我不知这是否受媒体广告的约束,还是华商愿自我矮化?
还记得以前有一些中文名称取得蛮好听的,非常吻合产品特征及用途,可惜现在我翻阅多份报章广告,这些有意义有代表性的文字已与华人社会渐行渐远。
难道说,没有中文商标的产品是迎合市场所需?它能更畅销更受消费人欢迎?
作者:方又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