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党前副总秘书李家全接受出任两个檳州机构高职之后,马上便面对被冻结党籍及最终不得不宣佈退党的命运。事態如此发展,可谓全在意料之中,一点也不惊奇。
朝野共治,本来就是一条崎嶇难行的路,在我们这样一个朝野仍然对立,並还有千丝万缕的复杂种族关係的国家,想要落实这种垮党合作的政治理念,更是难上加难。
在一些西方民主国家,朝野合作的例子早已屡见不鲜,当然其中不乏成功的,也有不欢而散的结局。但事实证明,独立50年来,我国只有政党结盟的经验,朝野合作或者朝野共治,始终是一个遥远的梦。
姑且不论,檳州民盟政府委任民政党的李家全和巫统的卡力阿末出任州內政府机构的高职,是否另有政治议程,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对开创大马朝野政党合作机制,確实是一个很大胆、也很有前瞻性的尝试。
可惜的是,我们的政治毕竟仍从狭隘的政党立场出发,並坚持对立、敌对、不妥协,李家全也因此逃不掉自己宣佈退党或者被开除出党的宿命。
我国大选之后,国阵政府第一次面对国会无法拥有三份之二绝对多数议席的困境,更连失5州政权,新的格局催化民盟正式成立,与国阵分庭抗礼,两线制隱然成形,大马的政治发展,也从此进入一个朝野难分的诡譎阶段。
撇开私人恩怨不谈,我们理解,碍於国阵精神,民政党是不可能不对李家全採取纪律行动的;但一个开创大马政治新格局的大好机会,也因此嘎然而止,老百姓遗憾之余,唯有声声无奈。
对於选后的政治格局,老百姓是乍喜还忧的,因为过去40多天来,不论是国阵还是民盟,似乎都还沉溺於选战的氛围之中,甚至迫不及待地开闢党选战场,展开另一轮的廝杀;老百姓看到的,仍然是硝烟瀰漫的场景;听到的,仍然眾声喧哗的战斗语言。
目前的政局,乃选前始料未及。不只人民仍未適应,各朝野难分的政党,不论是突然失去一党独大威权的国阵,还是突然5州政权在手的民盟,似乎都有点茫然,至今还无法走出惊愕,还在战战兢兢,探索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之道。
在西方民主国家,国会里除了壁垒分明並轮流执政的两大政党之外,往往还有一两个小党可以在关键时刻扮演关键性的角色。反观我国,这届大选过后,国会里就只有两大阵营─国阵和民盟,小党已全无立足之地。这样的政治生態是好是坏?是否健全?还有待观察。不过,可以预见的是,今后的国会,必定十分精彩。
国阵失去了三份之二的绝对优势,摆在眼前的现实是,政府若今后若要进行任何修宪立法,都非得获得反对党的支持与合作不可。换言之,朝野合作,如今已是一个朝野政党无法迴避的重大议题,国阵再也不能仗著一党独大而为所欲为,民盟也再也不能为反对而反对,双方都应从国家大局的需要出发,为国家的整体利益、为全民的福祉,考虑进行某种程度的合作。
事实上,民主国家的政府在立法的过程与敌对阵线进行协商和达致妥协,乃属常態。重要的是,这种协商和妥协必须透明化,不能变成一种权力的分赃。当然,对错误的政策,反对党仍然必须坚持原则,监督到底,反对到底,绝不妥协。
无论如何,朝野是否要进行某种程度的和解,並进行有选择性的合作?或者,继续互不信任,对抗到底?这不仅是朝野政党今后必须学习和面对的重大挑战,也对大马政治的发展,起著重大的影响。
和解?对抗?请告诉我,路在何方?
作者:林明华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