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9日星期六

改革?想起王莽…

历史上,每一位刚取得天下的领袖,都爱改革前朝旧制,有人成功了,也有人失败了。

在这么多位改革者当中,王莽堪称是最特别的一位。

公元前45年,王莽出生在西汉最显赫的家族里,因父亲早死,因此家贫的王莽从小就与富贵的堂兄弟不同。他谦恭好学、生活俭朴、孝顺有礼、官升越大,人越谦虚。

当他封为大司马掌握执政权后,更加克己奉公。皇帝的赏赐和自己的俸禄都分送给人,自己的生活极其节俭。

有一次,他的母亲病了,公卿列侯都派夫人登门问候,只见一位穿着布衣短裙的女士出来迎接,还以为是位下人,一问才知是王莽夫人,大家都吃了一惊。

在西汉末年朝政腐败之际,王莽赢得越来越多人的称誉。他有心要当皇帝,想一展身手,于是各种恭请他当皇帝的符命祥瑞,也很配合的纷至沓来。

于是,王莽称帝,改国号为“新”。

从王莽步入仕途到当上皇帝,前后仅用了31年时间,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西汉末年的腐败,从高官到百姓已普遍不满,对前途已丧失信心,无不希望出现变革。王莽的出现,给大家带来希望。

虽然史家称王莽“虚伪”已成定案,但一个人要虚伪几十年也真不容易。

就像学者葛剑雄说的,“王莽的行为,就是在一个国泰民安的时代也已够得上典范了,何况是处在一个腐烂透顶的社会和一群禽兽般的贵族之中?要说这是作假,如果政治家都愿意付出如此大的代价来作假,政治一定会清明得多,道德水平也一定会提高很多。”

因此,当时人们都称颂王莽是圣人,是周公!这除了靠刘歆这批舆论高手声势外,也是王莽确实赢得民心。

但是,王莽称帝后的改革,却把自己逼上了绝路。

上台前改革的口号可以充满理想主义,但上台后的实际改革却必须变得现实主义。王莽从自己的逻辑出发,提出各种美好但不切实际的改革大计;偏偏天时也对王莽极为不利,执政遇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时期。

当他大权在握时,人人都称颂不已,但是当起义军打响第一炮后,很多人都对他离心离德,只因生活比过去更苦,更活不下去。

公元23年,起义军攻入长安城,在位仅14年的王莽被杀,悬头示众。

史学家黄仁宇批评王莽的政策,根本脱离了实际环境,也缺乏适当的用人安排,“他尽信中国古典,真的以为金字塔可以倒砌”。

王莽彻底失败了,虽然在他山穷水尽还有千余人自愿至死相随,但他的改革满足了自己的理想愿景(欲望野心?)却让天下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综观当今局势,许多在台上、刚上台及要下台的政治人物不也打着改革旗号吗?想起王莽,颇有“栏杆拍遍”的无奈。

作者:许国伟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