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8日星期五

成长虽微挫,前景仍可观

中国的通货膨胀,已由2月的8.7% 微跌到3月的8.3% ,是个好现象;如何在经济成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是中国经济政策的一大考验。

中国国家统计局最近宣布,中国的GDP成长率,已由去年全年的近12% 高峰,调整为今年首季的约10.6%。坦白说,如此惊人的成长率,虽然微挫,但在乌云密布的世界经济环境中,仍然是一枝独秀、高不可攀的!遥想当年亚洲金融风暴时,东南亚各国只求GDP不要负成长,惟有中国这部动力火车力求“保八”(保住8% 的成长率),最后虽只报7.8% ,却已让举世刮目相看!

贸易量减少GDP调整

中国这次的GDP调整,成因也许来自至少三个方面;其一,还是得重温我近来在本栏曾数次据理驳斥的有关“去配对化”(decoupling)理论,即谓世上一些正蓬勃崛起的新经济体,如中国、印度等,其经济运作已和日益衰退的美国经济“脱钩”,不受后者所影响。

我却认为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各国经济只有“再配对化”(recoupling)的份儿,会更紧密地互相影响。美国经济不振,起码在短期内会冲击和美国有强大贸易来往的中国,实不足为奇。《亚洲华尔街日报》也认为,贸易量的减少是本次GDP调整的导因之一。

不过,我上期也谈到美国的放缓,反而可能是中国商家的契机,让彼等的非奢侈商品销路更广,更是乘低收购美国公司、品牌的良机。如此这般,相信早已证明是足智多谋的中国商家必能扭转乾坤。

其二,中国在春节前后经历了一场半世纪以来最严重的雪灾,经济生产、交通运输等遭受巨大的阻挠,故GDP的稍微向下调整,亦可理解,就如年前美国路易斯安娜州发生大水灾同样影响美国经济。

但有时我们不得不佩服中国人脑筋转得实在快。最近在中国遇到了一位许久不见的老朋友,发觉他明显的比以前更“宽”了不少。细问之下,原来老朋友多年来在中国股市“翻云覆雨”,还自创一套“二常炒股法”,并略为传授一二。

故人自创“二常炒股法”

二常者,常识与常理也,背后的道理并不复杂,即首先多关心时事动态,每天多看报纸、多听新闻、多上网页,吸取各种知识、常识,各类天灾人祸、政经变动,无所不知。然后根据常理来运算推测各种产品、服务的需求与供应关系,科学的算准后,便“下海出手”,而后再以“二常法”来演算“收割”时机,这样,虽未能保证百发百中,但亦硕果累累。

如最近的雪灾,老朋友便预计不久后各种举凡和清雪有关的产品和服务(如扫雪机、抗冰液等)的股份必会上涨,还有燃油、抵御风雪的农产保护罩等亦如是。如此这般,老朋友的股市平均收入比其“正业”还多数倍!

当然,我在这里不是鼓励大家一窝蜂的去炒股,而是尝试叙述就算真要如此作,亦应科学的、有系统的操作,而非人云亦云,到头来恐会焦头烂额!

其三,这次的GDP调整,也可能是要缩紧银根来抑制通货膨胀所致。中国的通货膨胀,已由2月的8.7% 微跌到3月的8.3% ,是个好现象;如何在经济成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是中国经济政策的一大考验。

作者:胡逸山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