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万长参加博鳌论坛,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面,一夕之间,台湾媒体铺天盖地、巨细靡遗地加以报道。实质上,早在萧万长抵达海南之前,台湾媒体就从安全维护到接机规格、由会面时间长短到会议手册内容、从称呼方式到所持证照都不放过,惟恐遭到中国矮化,大家眼中只有台湾,全是政治,好像天下没有更重要的事了。
萧氏行前,台北有各式各样的传言。有的说是中国想要借此试探与台湾互动的新模式;有的认为这次论坛可以视为北京落实一中各表的序曲;还有的说萧万长就是马英九的分身,马式访美、萧氏访中,是要增加与中国谈判的筹码,有助于美中台的动态平衡;后来甚至还有媒体报道,中国可能撤除半数针对台湾的飞弹,胡锦涛将与台湾代表团单独会面等等。让人看了不但傻眼,简直不知如何以对。
其实,说穿了这固然反映出台湾谨小慎微的心态,但讲难听点,这又何尝不是集体焦虑、不安全及自卑感作祟所引发出来的结果?当然,由民进党的角度来看,总要丑化、矮化萧万长此行的各种可能影响。难怪目前已有违法、违宪之说,指控萧万长此行没有顾到台湾尊严、对等、自主,还说与其前往参加博鳌论坛,不如把重点放在争取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等等。蓝营内部的些微杂音则说,萧氏此行是谋未定而乱动。
在笔者看来,以萧万长候任副总统的身分本身就已有相当的政治意涵,但就因为如此,台湾各界实在无必要再去凸显此一问题。所以,萧万长此行的自我定位是,以两岸共同市场董事长的身分参与一次国际经济会议,与政治无关,既不愿大家有不当的联想,也不希望外界有太高的期望。
坦白地说,对两岸双方而言,这都是一次很好的试探。如果说台湾有些担心,中国未尝没有顾虑。台湾固然怕失了对等尊严,但北京也怕引发不必要的扩张解读与意涵。万全之策是北京以报名时间已过,委婉拒绝萧万长的参加。不过,既然大陆愿意特案处理,当然就没必要在细节问题上给台北小鞋子穿;而萧万长既然能去,当然也犯不着再故意触主人的霉头,大谈特谈与会议主题无关的政治议题。
笔者研判,萧、胡二人曾有多次接触,这次会议最大的功能是相互观察,培养气氛,释出善意,增加了解与互信,而双方高层幕僚的私下接触、互动可能比台面上的仪式性活动更有内容。
笔者要强调的是,事情总有正反两种不同的面向,台湾有自己的立场,北京也有自己的坚持,国民党的定调合情合理,凡事不能尽如人意,但总要尽力而为。萧胡会对培养气氛、增加了解、表达善意有助益,希望这能为两会的复谈打下基础,为两岸关系的良性互动与发展开展新局。这才是双赢、多赢的最佳结局。
作者:蔡逸儒(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山所教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