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7日星期四

1个月的成绩单

大选过去了一个多月,朝野两阵线在这段时间做了什么事呢?

先来看看民盟管理的5个州。檳城和霹雳政府率先取消前朝开出的传票,这种宽待违法者的做法,庆祝意味浓,马上就引起了一些人的非议。

不过后来霹、雪两州政府发放的好消息,可就高明多了。先是雪州宣佈豁免住户首20立方用水收费的措施,即是一种济贫的方式。对富人来说,这笔钱无关痛痒,但对贫穷户来说,每年省下百多两百元水费,生活就可明显改善。

后来是霹雳州宣佈境內的新村地契为永久地契,这措施看以在討好选民,其实是一种实际意义的经济改革。贫穷的居民终於可以以抵押地契的方式来融资,这笔钱可以拿来经商或是给子女受高等教育,也是帮助穷人脱贫的第一步。

除此之外,雪、霹、檳州政府也认真地捲起袖管,逐步推行集中养猪场计划、追查土地舞弊案、徵收外劳人头税10元(以救济失业国人)、象徵式徵收华小和独中一元地税、委任民政代表为县市议员等。大中小型的计划,似乎都能有条不紊地开跑。反倒是回教党执政的吉、丹州,脚步明显落后。

饱受惊涛骇浪才夺下政权的国阵,这段时间又做了什么呢?

一个团体,如果经歷了有史以来最激烈的挫败,各个成员静下心来后,第一个思考的问题,会是:“what is the problem?”(问题出在哪?)但是当这个团体大到是一个政党的话,大部份人就会问:“who is the problem?”(问题出在谁?)

很遗憾,国阵各成员党就陷入了一个这样的困境。国阵大选失利后,很少人认真、理性地全盘分析失利的原因;反之,许多人是直接指责或间接影射某一人必须要负责,而负责的方法,就是辞职下台。

一场挫败,也让各党的领袖发现,即使现在真的想全心落实竞选宣言,或是痛改之前的弊端,也变得力不从心了。党员变得更没有耐性,以前他们可能是你施政的助力,现在可能变成了一种干扰,甚至是阻力。

剎时间,对领袖来说,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是不具备了,成绩单暂时是交不出来了。倒是基层的逼宫戏码、倒黄大会天天在上演。皆因政治的本质就是一个梯状的权力结构,在下位者难免会想,如果最上位者退了下来,理论上来说,下面的人通通都有晋升一级的机会。

国阵的內忧还不止於此。敌营的人一直喊话,说有大將要倒戈相向,人数多到足以让国阵政权崩盘。究竟是实是虚,还不知道,但这种甜蜜的呼唤听多了,肯定对国阵不利,即使后来只有两三人投诚,也会造成军心溃散,形成骨牌效应。

除了內忧,还有外患,那就是安华復出的补选之战。以民盟目前的气势,国阵派大將或是小兵上阵应战,都是两难。小兵要是惨败,国阵气势恐怕更加沮丧;大將若不能拉低多数票,更是难看。

国阵现在的困境,真的有点四面楚歌的况味,一要应对党內的挑战势力、二要在资源变少的情况下,更快地向选民兑现竞选宣言、三要提仿投机党员倒戈敌营,四是迎战来势汹汹的安华。情况似乎比一个月前还要严峻。

作者:植建成

没有评论: